中国男篮与新西兰队的热身赛在奥克兰落下帷幕,客场作战的中国队以72比86不敌对手,尽管比分差距不算悬殊,但比赛过程中,新西兰球员极具压迫性的身体对抗给中国队带来极大困扰,尤其在防守端多次造成中国队失误并失去进攻节奏,本场比赛中锋王浩然在赛后坦言:“新西兰球员的身体对抗非常强,这一场比赛是球探体育很好的教训。”
从比赛开局阶段,新西兰队便展现出典型的英式橄榄球国度转型篮球的独特风格——强硬、直接且充满侵略性,新西兰球员在防守端频繁使用身体接触,通过合理的卡位、挤撞和贴身防守,限制中国队的传球路线和突破空间,这种防守策略让习惯亚洲级别对抗的中国队员极不适应,首节便出现7次失误,多数源于对手的身体压迫导致传球偏差或运球失控。
王浩然作为内线核心,在本场比赛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西兰中锋汤姆·沃德纳的防守,王浩然在低位接球后几乎每次转身或投篮都会遭到强力干扰,全场比赛他共出手14次仅命中5球,同时出现4次失误,远低于其平均水平。
“他们(新西兰球员)的防守不像我们平时遇到的对手那样只是伸手干扰,而是全身都贴上来,用核心力量给你压力,”王浩然在赛后混合采访区表示,“每次持球都能感受到对方的手臂、肩膀和腿部的力量,这让我们很难保持平衡和节奏。”
新西兰篮球的风格形成有其独特背景,作为一个人口不足500万的国家,新西兰篮球长期以来依靠身体对抗和团队防守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新西兰国家联赛(NBL)以其高强度的身体对抗闻名,球员在比赛中被允许更多的身体接触,这种联赛环境培养出的球员自然具备更强的对抗能力。
新西兰球员多数都有多项目运动背景,许多篮球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同时参与英式橄榄球、无板篮球等身体接触频繁的运动,这种跨项目训练使他们更懂得如何合理运用身体,如何在对抗中保持优势,本场比赛中表现突出的新西兰前锋芬恩·德尔尼就是典型例子,他高中时期曾是地区橄榄球代表队成员,转型篮球后将这些对抗技能成功移植到篮球场。
中国队主教练乔尔杰维奇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了对抗差距:“我们看到了与国际高水平球队在身体对抗上的差距,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弥补的,需要从青少年训练开始重视这个问题,王浩然今天遇到了挑战,但这对他的成长很有价值。”
确实,中国篮球长期以来在青少年培养阶段过于强调技术训练而忽视身体对抗的培养,年轻球员在国内比赛中很少遇到如此强度的防守,导致一到国际赛场就难以适应,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新西兰青少年篮球训练中,对抗训练占据重要地位,教练会专门设置强对抗环境下的技术练习,使球员从小就适应高强度身体接触。
本场比赛中,新西兰队的对抗优势不仅体现在防守端,进攻同样如此,他们频繁利用背身单打和强突内线,即使面对身高优势的中国队员,也能通过身体对抗创造出手空间,新西兰全场在内线得分上以42比28领先,二次进攻得分更是以18比7占据绝对优势,这些数据直观反映了双方身体对抗能力的差距。
篮球专家张卫平在解说比赛时指出:“现代篮球的发展趋势是位置模糊化,但对抗强度一直在提升,看看NBA和欧洲联赛,球员们都是在高强度对抗下完成技术动作,如果我们不能适应这种节奏,在国际赛场上会越来越吃力。”
值得注意的是,身体对抗不仅仅是力量问题,还涉及技术运用、时机判断和位置感,新西兰球员在对抗中展现出的篮球智慧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知道何时该上前贴防,何时该用身体卡位,如何在不犯规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身体优势,这种“对抗智商”是中国球员特别需要学习的。
王浩然在比赛中的一次经历颇具代表性:第三节还剩5分12秒时,他在低位接到传球,试图向中路转身时,新西兰防守球员没有选择伸手拦截,而是用髋部顶住他的转身轴心脚,同时用前臂轻轻抵住他的腰部,这种细微的身体接触虽然不会造成犯规,却足以破坏王浩然的平衡和节奏,导致他最终勉强出手不中。
“这些细节是我们需要学习和适应的,”王浩然反思道,“在国际赛场上,每个对手都会用身体给你压力,如何在这种压力下保持技术动作不变形,是我们必须攻克的课题。”
中国男篮近年来在国际大赛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与世界篮球强队的对抗能力差距正在拉大,从2019年世界杯到今年的系列热身赛,中国队在面对欧美球队时总是显得“软”,缺乏应对高强度身体对抗的有效手段。
要缩小这一差距,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首先是在联赛层面,CBA需要考虑是否应该调整吹罚尺度,允许更多合理的身体接触,让球员在联赛中就能适应国际比赛的对抗强度,其次在青训层面,需要加强年轻球员的力量训练和对抗性训练,改变“重技术轻身体”的传统观念,最后是个体球员需要主动寻求对抗,而不是回避接触。
王浩然本次比赛的经历令人联想到姚明初登NBA时的适应过程,姚明曾多次提到,他新秀赛季最不适应的就是NBA级别的身体对抗,后来通过专门的力量训练和技术调整才逐渐适应,如今的中国年轻球员同样需要经历这样的蜕变过程。
本次热身赛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暴露问题比赢得一场无关紧要的胜利更有价值,正如王浩然所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教训,中国篮球需要正视与世界篮球在身体对抗上的差距,从根本上改变训练和比赛理念,才能真正与国际接轨。
距离下一次国际大赛还有时间,中国男篮需要抓住这次教训,将身体对抗训练提到新的高度,只有能在高强度对抗下保持技术稳定的球队,才能在国际赛场上走得更远,王浩然和他的队友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认识到问题所在永远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这场比赛结束后,中国队教练组已经宣布将调整后续训练计划,增加专门的身体对抗训练单元,球队也计划与更多欧美强队进行热身,让球员在实战中适应不同风格的强硬防守,这些举措能否真正提升中国队的对抗能力,还需要时间检验,但至少方向已经明确。
新西兰之旅虽然充满挑战,却可能成为中国男篮蜕变之旅的起点,当王浩然们学会在新西兰式的强硬防守下游刃有余时,中国篮球才能真正称得上与世界接轨,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但却是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
发布评论